2010年,電影神作《阿凡達》橫空出世,讓人們意識到,電影這種造夢機器是如何地登峰造極。
十三年以來,很多鐵桿影迷一直殷切期待續作的上映。終于,在這個春節,詹姆斯·卡梅隆攜續作《阿凡達2·水之道》強勢歸來。
《阿凡達2·水之道》的推出,讓很多家長對其愛得深沉,不止自己去,這次還帶上了娃一起看,一家三口(或不止三口)共賞科幻情懷。
但并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看3D電影,有的孩子看了反而會感到頭暈、眼睛干澀、惡心......
3D電影原理
3D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制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于1953年首次出現的一種立體電影。
3D電影通過觀眾的特制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簡單來說,即觀眾通過3D眼鏡,左眼看到左相機的圖,右眼看到右相機的圖,從而使畫面有了立體感。
因為兩幅畫面存在遠近區別,因此眼睛需要不斷通過睫狀肌張弛,調節晶狀體,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視疲勞。
8歲以下的兒童 應減少孩子觀看3D電影頻率
孩子的雙眼視功能尚處于發育階段,一般來說,當孩子8歲的時候,雙眼視功能特別是融合視和立體視才基本發育成熟。
雖然3D電影會帶給人們很強的視覺沖擊,讓人看電影的時候身臨其境,但它的三維立體圖形會損害兒童尚在發育中的視覺系統,觸發或加重兒童潛在的視力問題,包括斜視、近視等。
因此,8歲之前的兒童,我們建議減少觀看3D電影的頻率。
觀影時,大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眨眼頻率降低,而由于3D電影的特殊性,畫面有十分強烈的感官刺激,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眼睛睫狀肌的“CPU高強度運轉”不斷調節,來適應過快、過炫的畫面轉換。
在此過程中,睫狀肌過度疲勞會影響到視中樞,從而導致循環缺血,出現頭暈、惡心等情況。
而大人出現這種情況影響不大,兒童反應可能會較為強烈。
孩子觀看3D電影要注意什么?
除了關注以上的問題,家長帶孩子觀看3D電影時,還要注意以下細節:
1、觀影時不要選擇太前的位置:
觀看3D電影時,應盡量選擇中間或后排的座位,看得越近,睫狀肌收縮得越厲害,更易造成視疲勞。
2、觀影前,消毒3D眼鏡:
家長在給孩子佩戴3D眼鏡之前,應先用酒精片或消毒紙巾反復擦拭3D眼鏡,晾干之后再給孩子戴上,避免造成紅眼病等傳染眼疾感染。
3、注意休息:
孩子觀看3D電影,要尤其注意休息,每半小時閉眼休息一下。
看完電影之后,可以選擇閉目養神一會,也可以遠眺看綠色,給眼睛加“營養劑”,讓其多休息。
4、患有眼疾的兒童盡量少看3D電影:
看3D電影時,鏡頭忽近忽遠,造成眼睛睫狀肌收縮較快,需要強度很大的調節能力才能適應。有散光、弱視、角膜炎等眼疾的孩子會比一般孩子更有可能出現不適感。
兒童視力正處于發育階段,家長應減少孩子觀影的頻率,多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曬太陽等,更好地保護孩子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