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6個世界青光眼周(3月12日-18日)即將到來,今年世界青光眼周主題為:“關注青光眼:共識保視野,指南護光明”。
青光眼是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青光眼所導致的視神經損傷、視野損害目前沒有辦法逆轉,而且早期癥狀較為隱匿,因此青光眼常被稱為人類致盲的“隱形殺手”。目前我國大約有2100萬青光眼患者,致盲人數可達567萬。(數據僅供參考)
但對于青光眼,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有的青光眼患者拖到晚期才去醫院,然而已經受損的視力無法挽回,甚是令人痛心。
隱匿的“視力殺手”
青光眼可以說是個實實在在的“視力殺手”,而且還可能是個隱匿的“殺手”,患病早期很容易被忽視。
尤其是慢性青光眼,在早期時可能并不會出現什么明顯的癥狀,但這個時候視神經依舊在被一點點“蠶食”破壞。
很多患者等到中晚期出現明顯的視野缺損時才察覺到視力出了問題,但由于視神經損傷是不可逆的,已經失去的視力也很難恢復。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視神經會進一步萎縮,視野逐漸縮小,甚至終失明。
而另外一種急性青光眼,除了視力下降之外,還可能出現眼紅、眼脹、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如果不及時上醫院就診,嚴重者也可能在幾天之內“失去光明”。
青光眼如何早發現?
急性青光眼癥狀明顯,在出現癥狀時可立即就醫診治。但對慢性青光眼患者來說,早期癥狀不明顯,自己難以察覺,要如何才能避免被青光眼“偷走”視力呢?
一般來說,患有高度近視、遠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或者有青光眼家族史、老年人等青光眼高危群體,發生青光眼的風險較大。建議這類人群定期到醫院進行青光眼篩查,以排除或早發現青光眼。
青光眼早發現,是可以治療的。青光眼的治療,主要通過藥物或者手術手段控制眼壓,避免過高眼壓損傷視力,從而預防視力進一步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