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青光眼,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眼壓。確實,兩者存在密切的聯系。于是,社會上就出現了一個論調“一個人是否患有青光眼是通過檢查眼壓高低來決定的!”其實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正常眼壓同樣可能造成青光眼
高眼壓性青光眼的顯著特征是,眼壓慢慢增高,當眼壓高于視神經所能承受的極限時,視神經會慢慢受損,病人的視力將一步步缺失。所以眼壓在這類青光眼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正常眼壓性青光眼比高眼壓性青光眼還要可怕,病人即使眼壓正常維持在12-21mmHg之間卻仍然會出現視神經損傷的癥狀,造成視力缺失。它的存在顛覆了人們對青光眼與高眼壓的傳統觀念。
正常眼壓性青光眼是指具有與其他青光眼相似的視盤損害、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缺損及相應的視野損害,在未用任何降眼壓藥物的情況下,24小時眼壓均不超過21mmHg,房角結構正常并完全開放,且無其它可能引起上述病變的眼部及全身疾患的青光眼。
正常眼壓為什么會引起的青光眼
正常人群眼壓值范圍,并不完全代表“個體”的正常眼壓范圍,還需要重視“個體耐受眼壓”。有一些人的眼壓雖然超過21mmHg,但沒有造成視神經以及視野的損傷,是不能稱為青光眼的。而有一部分患者的眼壓在正常眼壓范圍內,因其對眼壓的承受能力較弱,對視神經以及視野造成了損傷,這就導致了正常性眼壓青光眼的發生。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大人們都是有壓力的,在大人們看來,這些壓力是正常的,能夠承受,但是對小孩子來說是不能承受的,如果把壓力放在小孩子身上,他們就會崩潰,這里的“小孩子”就像正常性眼壓青光眼患者,因為眼睛所能耐受的壓力標準不一樣,一樣的正常眼壓,耐壓能力弱的視神經會受到損傷,于是就有了正常性眼壓青光眼的病例。
所以說眼壓已經不是判定青光眼的“金標準”,判斷一個人是否患有青光眼,不是看他眼壓高低,而是判斷他的視神經是否受損。如果視神經受損,我們就可以診斷他患有青光眼。每個人的視神經承壓能力不同,所以不能單憑眼壓判斷。
OK,回歸正題,早期正常性眼壓青光眼一般情況下癥狀并不明顯,很多患者出現視力損傷的癥狀時視力已經很難挽回,但如果及早診斷和治療,往往可以防止青光眼造成的視力缺失。
正常性眼壓青光眼的診斷
青光眼診斷的主要指標包括:
視力、視野、眼內壓、視神經的視杯與視盤比例(簡稱CDR)、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簡稱RNFL)。
前兩者主要量度眼睛功能上的損傷,患者在生活中可以自查,而后三者則檢測眼睛的結構性損傷,這是患者感受不到的,由于結構性損傷有可能比功能性損傷早出現,所以后三者的檢測顯得更為重要,量度眼內壓不但有助青光眼的分類,更是監察治療效果的重要臨床指標。CDR及RNFL檢查有助早期青光眼的發現與診斷,CDR越高,患上青光眼的風險也越高。
RNFL的厚薄是診斷青光眼的重要指標之一,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簡稱OCT)量度RNFL得出的數據能客觀、定量、地監察青光眼的病情與療效。
正常性眼壓青光眼的治療
雖然正常性眼壓青光眼具有種種的特殊性,但治療方法與其它類型的青光眼一樣的。無論是藥物或是手術治療,目的都是為了將眼壓控制在目標眼壓內,保護視神經,挽救剩余視力。
左:視力正常人士的視野;中:早期青光眼患者的視野;右:晚期青光眼患者的視野圖
目標眼壓與正常眼壓的概念不同,它是指患者能承受的眼壓范圍,對于正常眼壓性青光眼患者而言,病人需要把眼壓降低到合適的范圍內,若目標眼壓達到后,病情仍進一步的惡化,便需再下調目標眼壓,直至病情穩定為止。所以,對于特殊青光眼患者來說,目標眼壓,是針對個人的健康眼壓范圍,因人而異。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正常性眼壓青光眼與家族遺傳和一些疾病有關,有青光眼家族史、遠視眼、近視眼,眼外傷病史、糖尿病患者等人群需要格外警惕,應定期到惠州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