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孩子近視了,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很焦慮,開始各種渠道去打聽什么方法能治療近視。為什么我說治療,而不是控制,因為其實有很多家長都是希望可以把孩子的近視給治好。
但很可惜,到目前為止,一旦確認近視,仍然沒有辦法逆轉。通常在各種宣稱可以治近視的五花八門的機構花上一筆錢,然后發現孩子近視度數依然還是漲了后,大部分家長會開始帶孩子回到醫院,接受正規的近視控制。目前,對于我們做近視防控的醫生而言,其實手段也不多,無非就是角膜塑形鏡、功能性鏡片、低濃度阿托品及視功能訓練。角膜塑形鏡,也叫OK鏡,現在臨床上驗配的也越來越多了。
OK鏡主要有兩個作用
1、通過晚上配戴,對角膜進行重新塑形,白天不用戴眼鏡也能看得清楚。
2、被國內外很多研究證實可以控制近視進展。一般近視的孩子戴框架眼鏡平均每年漲75度,戴OK鏡平均漲25度左右。
但是,OK鏡還有個很明顯的特點,貴。雖然不同的品牌價格有區別,但基本都要1萬一副。假設戴一年半,加上護理液、定期檢查的費用,基本一年花費也要1萬了。對于不少家庭而言,這個費用并不低!
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5環內雖然我在3環出門診,但是依然能遇到一些家長因為費用而對OK鏡望而卻步的。我非常理解。因為我們國家的人均收入并不高,一個家庭需要各種開支,對于很多家庭來說,真的沒有這么多錢給孩子配OK鏡。記得我在門診曾經遇到一位媽媽,她覺得很內疚,孩子查出近視,別人推薦他們戴OK鏡,但是她沒有能力。我看了下孩子的情況,我安慰她說,其實沒什么,先戴框架看一下,并不是每個孩子戴OK鏡控制效果都會好。現在有些地方,就算孩子查出來只有50度、75度,就借著家長的焦慮,開始跟人推OK鏡可以控制近視。我覺得不太好。
對于這種小度數的近視,OK鏡的控制效果,對比起它這么昂貴的費用來說,是否劃算,還是一個問號。如果你跟家長解釋清楚,OK鏡對于小度數近視的控制效果可能不是那么好,但是可以幫助孩子白天不用戴眼鏡,能方便不少,但是要花這么多錢。如果家長覺得行,我就愿意花這些錢,哪怕沒什么控制效果也可以。那沒問題。但是有些家長可能真的要從牙縫里去擠這個錢,對于控制度數抱著巨大的期待,那就不合適。可以建議孩子先戴框架,觀察半年看看進展速度再做決定。我始終認為,賺錢是醫院的事,醫生的職責是照顧病人。
OK鏡為什么能控制近視
OK鏡是怎么發揮作用的呢?簡單來說,就是把角膜中央壓平一點。正常眼球,平行光線進入眼內,會剛好聚焦在視網膜黃斑區。近視后,通常由于眼球變長,平行光線進入眼內,會聚焦到視網膜前。如果是配戴框架眼鏡矯正,中心是聚焦到視網膜黃斑區了。但是因為框架眼鏡的形態和角膜不是完全匹配的,周邊會聚集在視網膜后面。而眼球為了可以更好聚焦,就會讓自己變長,從而讓周邊也能剛好聚焦在視網膜上。你可以想象成在眼球后面有一個力量在拉扯眼球,讓它變長。而眼球每變長1 mm,對于青少年來說,近視就會增加200多度。而OK鏡,它把角膜壓平了后,不僅可以讓中心聚焦在黃斑區,還能讓周邊聚焦在視網膜前。你可以想象一下,現在變成了在眼球里面有一個力量拉著眼球,所以它就能長得不那么快,從而控制近視度數的增長。
什么樣的孩子戴OK鏡效果更好呢
OK鏡的作用就是基于對角膜的重新塑形獲得的,那么,能產生更好塑形效果的,控制近視的作用也會更好。雖然現在的研究結論也不是完全一致,不過目前普遍認為與以下幾點有關。原本近視度數越高,控制效果越好但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度數高了,角膜需要重塑的程度就大,發生角膜點染等風險都會增加。所以目前臨床常規只驗配到600度。對于度數超過的,比如800度,可以用OK鏡矯正掉600度,剩下的白天戴一個小度數的框架眼鏡就可以。研究證實,這樣做會比直接戴800度的框架眼鏡,能獲得更好的近視控制效果。
角膜曲率較大,控制效果更好
角膜曲率小,也就是角膜更扁平,那么它能被壓的程度就小一些。而且本身扁平的角膜,通常對應更長的眼軸,近視防控壓力本來也更大。所以,對于同樣度數的孩子,角膜曲率和眼軸的不同,也會影響醫生的近視防控方案是不是要更積極。瞳孔直徑越大,控制效果越好,較大的瞳孔能讓更多的周邊視網膜產生近視離焦,從而讓眼球長的更慢。偏位越明顯,近視控制效果更好,這點比較有意思。但是OK鏡偏位,可能導致白天的視力不夠,并且看東西重影的幾率會增加。所以我們在臨床上會盡量把OK鏡配的居中。但是在不影響角膜健康和視力的情況下,如果出現一點偏位,其實是好事情,沒必要非得去調。
惠州希瑪眼科醫院提醒:其它比如年齡小、父母高度近視,這些孩子本身近視度數就發展的快,OK鏡的控制效果相對也會差一些。還有如果能聯合使用低濃度阿托品,可能可以獲得更好的近視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