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看黑板看不清呀。”
一般我們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反應都是近視了,常規操作就是帶著他去驗光,確定近視度數之后就配鏡。
然而,近視這個“大魔頭”卻比多數家長想象得還要更狡猾一些。
發生在8歲小朋友明明(化名)身上的事情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讀在惠州某小學讀二年級的他因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被媽媽帶著來檢查視力。
剛開始,通過驗光查出來的近視度數是100度,媽媽聽到后松了一口氣,心想還好度數不高。
接著,醫生多問了一句:“以前有做過什么眼科檢查嗎?”媽媽很自然地回答了一句“沒有”。
聽到這句話,醫生便建議孩子再查查角膜曲率、眼軸、眼底等情況,建立一個視覺發育檔案,可隨時跟蹤孩子的視力發展情況。
結果一查,隱藏的問題就浮出水面了。檢查結果顯示,孩子的角膜曲率為38.00D,眼軸長度達到26.3毫米。
“正常人的角膜曲率一般在42.00D,他只有38.00D,同時正常成年人眼軸長度平均值通常在23.5-24毫米之間,兒童青少年因為尚未發育完整,一般會更短一點,但這位小朋友的眼軸已經到了26.3毫米了。”醫生解釋道。
而且,明明的眼底照也已呈現出高度近視特有的豹紋狀特征,一般而言,眼軸每增長1個毫米,近視度數就增加250-300度,這樣可初步懷疑明明的近視度數已經超過了600度。
為什么會出現驗光只有100度近視,但實際上是高度近視這樣的情況呢?
驗光是借助一定的工具,通過客觀或主觀方法測定屈光狀態的性質和程度的一種檢查。
而眼睛的屈光系統主要由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構成,其中角膜是一個半圓形的透明組織,光線透過角膜折射后,會在眼內聚焦。
角膜凸,焦點就落得近;角膜平,焦點就落得遠。而明明的角膜曲率比一般人都要平坦得多,只有38.00D,角膜曲率的改變代償了度數,剛好就掩蓋了他眼軸過長的問題。
說起近視,大家常掛在口邊的就是度數。實際上,近視帶來的危害,不在于度數本身,而是不斷增長的眼球增大了眼底病變的風險。
眼球變長會“撐開”眼底,使得眼球壁變薄,各層組織發生退行性病理改變,就容易出現高度近視的并發癥,比如視網膜脫離、黃斑變性、后鞏膜葡萄腫等,嚴重者可致盲(詳細可見:)。
正常眼與高度近視眼的眼軸對比
所以,醫生也建議3歲以上的孩子,應定期進行視力檢查。次做視力檢查時,也應檢查角膜曲率、眼軸、眼底等,排查相關眼病,同時建立視覺發育檔案,監測孩子視力發展情況,以便提前應對可能出現的近視問題。
惠州希瑪眼科醫院:從這個案例可知,對于近視防控問題,科學的診斷是基礎,正確的治療是關鍵,對癥下“藥”方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