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怕黑”叫夜盲癥,它為人熟知的一個癥狀就是在夜晚黑暗中看不見事物。對于夜盲癥,相信你也多多少少聽過這些說法吧“得了夜盲癥,那就多吃點胡蘿卜”或“得了夜盲癥,多補充維A”......
但是,今天惠州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要告訴你,醫學上治療夜盲癥,并非只是“補補維生素A”那么簡單,因為夜盲癥的致病因素就有幾種。
夜盲癥的產生,可以先從我們是如何在黑暗中看到事物說起:
眼睛的視網膜中含有錐細胞與桿細胞,其中桿細胞負責周邊與夜間視覺。桿細胞要想正常感受到黑暗環境下的光信號,就得借助“視紫紅質”這種物質來幫忙。而視紫紅質的形成需要有充分的維生素A,如果人體內缺乏維生素A,就會影響視紫紅質的合成和合成速度,進而導致眼睛對黑暗的適應能力降低。
這種情況出現的夜盲就可以理解為:身體少了合成視紫紅質的原料--維生素A,可能是由于飲食中缺乏維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統疾病影響維生素A的吸收。此時確實可以用“缺啥補啥”來治療,通過在醫生指導下,及時補充維生素A,即可改善夜盲癥狀。
但還有兩種類型的夜盲,單純只靠補充維生素A能起到的改善效果就比較有限,一種是獲得性夜盲,另外一種則是先天性夜盲。
前面我們講到,桿細胞負責周邊與夜間視覺,如果它發生病變或營養不良,一樣會引起夜盲,就叫獲得性夜盲。
它可由某些疾病造成,常見于彌漫性脈絡膜炎、廣泛的脈絡膜缺血萎縮等疾病。如果原發疾病得到了積極控制,那么夜盲的癥狀也會對應有所好轉。
后一種類型的夜盲,則要比前兩種更為嚴重一些,是需要引起警惕的一種眼疾--先天性夜盲。
先天性夜盲,就是由先天性遺傳眼病造成,比如視網膜色素變性(PR)。
視網膜色素變性是一種進行性、遺傳性、營養不良性視網膜退化性病變,夜盲就是它較為常見的早期癥狀,后續出現慢性進行性視野缺失、視力減退等。
該病病情發展緩慢,多數會波及雙眼,視力預后多不佳,不同個體病情惡化情形略有不同,并且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遺傳方式也有多種。
一般而言,如果發病年齡大,則病情較輕,失明較晚,多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而如果發病年齡小,則多為性染色體連鎖隱性遺傳,病情重,失明較早。
目前尚未有有效方法治療該眼疾導致的視網膜退化和視力損傷,而各種改善血液循環、維他命及補充劑療法,均未有確實臨床證據直接證實有療效。
所以,該類夜盲癥患者在生活中需盡可能減少獨自夜晚出行和在黑暗環境中行動,避免造成意外。
惠州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溫馨提示
如果出現夜盲癥狀,建議到醫院做個詳細的眼科檢查,確定病因,對癥治療。就算是缺乏維生素A引起的夜盲,也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維生素A的補充,切忌盲目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