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眼底略感陌生,其實很好理解,就把眼睛比作一臺照相機,眼底就相當于“底片”了,指視網膜、眼底血管等構成的那一部分。
如果“底片”出了問題,照片會失真,就可能會出現視力下降、視野殘缺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失明!
眼底部位的病變,就統稱為“眼底病”,那我們從出生到老年,有可能遇到哪些眼底病呢?跟著希小瑪看看吧。
0+歲可能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發生在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上的視網膜血管增生性疾病。
指的是胎兒在尚未發育成熟的情況下出生,此時眼底的視網膜血管還未完全發育好。這可能會因為某些因素的誘導,而出現血管異常增生,嚴重時可能誘發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終導致失明。
20歲+可能患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
很多高度近視人群是自己亂用眼“作”出來的,有些人甚至還沒等到成年,近視度數就超過了600度,甚至更高。
而且高度近視誘發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裂孔,黃斑出血和新生血管等疾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得多,這些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也是成人致盲主要原因之一。
40歲+可能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很多人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如果以為這些疾病只會影響人體代謝和心血管機能的話,那么就錯了,其實它們還容易對眼底造成傷害。
比如糖尿病可能導致視網膜微血管損害,引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是一種影響視力的慢性進行性疾病。常造成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嚴重時甚至會失明。
50歲+可能患老年性黃斑變性
黃斑位于眼底,是我們看清外界物體的重要部位。如果黃斑發生病變,那么視力便會受到嚴重損害。
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更容易患上老年性黃斑變性,這是一種衰老性改變,是常見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發病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高。
中老年人的黃斑區出現衰退,可能會出現視物模糊、視物變形、視物殘缺等癥狀,如果未及時治療,還有可能造成失明。
從出生到老年,都可能患視網膜脫離
視網膜脫離在任何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生,除了上述疾病導致外,不論年齡多大,只要受到有過眼外傷、動過眼部手術、有視網膜脫落家族史等,就可能誘發視網膜脫離。
視網膜脫離如不及時治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損害,嚴重可致盲,所以高發人群一定要注意了。
眼底疾病正在早期一般是沒有明顯癥狀的,所以不容易發現,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眼底病,是能定期做眼底檢查,這樣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眼睛玻璃體、視神經和視網膜等情況,排查致盲性眼底病。
特別是上文提到的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高度近視人群、糖尿病、三高患者、50歲以上群體,是能夠做到每年或每半年就去正規眼科醫院,做一次眼底檢查,盡可能做到眼底病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