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結膜炎是一種常見的眼部疾病,在全球范圍內影響了約15-40%的人。無論成人還是兒童都可能發生過敏性結膜炎。2018年在中華眼科雜志上發表了角膜病學組組織編撰的《我國過敏性結膜炎診斷和治療共識》,對過敏性結膜炎的診斷與治療做了詳細的敘述。但是由于語言差異和國情,我國的過敏性結膜炎定義和歐美,乃至鄰居日本都稍有不同。我國的共識定義過敏性結膜炎包含五種: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常年性過敏性結膜炎、春季卡他性結膜炎、特應性角結膜炎、巨乳頭性結膜炎。但是在國外的對過敏性結膜炎的定義中,過敏性結膜炎(Allergicconjunctivitis)只包括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和常年性過敏性結膜炎。而春季卡他性結膜炎、特應性角結膜炎、巨乳頭性結膜炎加上過敏性結膜炎合成為過敏性結膜疾病(Allergicconjunctival disease)。本文中提到的過敏性結膜炎特指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和常年性過敏性結膜炎兩種
近年來過敏發病人數顯著增加,可能與氣候的變遷造成、大氣污染物的改變有關。尤其大家所熟知的可吸入顆粒物PM2.5的升高也會造成過敏性結膜炎的高發。當然眼表的異常也會造成過敏性結膜炎的易發,比如干眼病。同屬于眼表疾病,干眼病和過敏性結膜炎有著顯著的相關性。有文獻認為,在過敏性結膜炎兒童中,干眼病的患病率可達97.5%。兩者之間的確切關系的原因尚未清晰,但是一方面過敏性結膜炎造成局部的炎癥,造成淚膜的改變,從而造成干眼病,另一方面和過敏相關的因素,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可吸入性顆粒物的量(無論PM10還是PM2.5),與濕度呈負相關,同時與風速呈正相關。而濕度低和風速高也恰恰是干眼病高發的危險因素。兩種疾病有著相似的發病環境。而往往認為干眼病的患者由于淚膜的異常以及眼表的炎癥,對于致敏物質也會更為的敏感,更容易出現過敏性結膜炎,兩者相輔相成,形成惡性循環。
國內外的過敏性結膜炎的共識中不約而同的把人工淚液的使用作為過敏性結膜炎的基礎治療方法。例如2019年初美國的結膜炎臨床指南(Prefferred Practice Pattern,PPP)中,認為幾乎任何情況的過敏性結膜炎都要先做到:
1、避免過敏原接觸;
2、冷敷;
3、冷藏的人工淚液點眼;
4、避免揉眼。
我國的過敏性結膜炎共識中也提到,人工淚液一方面可以稀釋過敏原,同時濕潤了眼表,可以緩解癥狀。還有一些文獻認為,人工淚液可以稀釋和沖刷走過敏原,當不能完全緩解時,應使用粘滯度更高的劑型,例如凝膠、甚至眼膏。另一方面,既然過敏性結膜炎和干眼病同時發生的幾率如此之高,兩者之間又存在互相促進的可能,那使用人工淚液緩解干眼,積極治療干眼,提高淚膜穩定性,也有可能會減少過敏性結膜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