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上海驕陽似火,引起全民關注的屆亞太近視眼學會學術會議(APMS),在同樣火熱的參與下圓滿落幕。本次大會由亞太近視眼學會、上海市眼視光學研究中心主辦,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香港希瑪眼科醫療集團聯合承辦。
會議聚集了亞太地區近300名權威眼科,共同交流探討近視流行病學研究、發病機制和防控進展及臨床工作中如何長期、有效監測及管理近視人群等內容,為探索近視發病機制、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優化分配社會醫療資源和整體防控近視發生發展等方面提供經驗。
領導致辭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副司長米鋒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亞太近視學會秘書長、香港希瑪眼科集團主席林順潮教授,以及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副院長周行濤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并主持會議議程。
林順潮教授是世界眼科百強,發表過多篇準分子激光手術領域的關鍵性論文,在屈光領域學術成就全球排名第六。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也曾多次提交關于近視防控的相關提案。
他表示,近視是我們國家面臨的大問題,目前我國近視人口超過6億,高居世界。近視不單是健康問題,更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的社會問題,所以近視防控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屆亞太近視眼學會學術大會之所以會在中國舉辦,就是希望能匯聚各國眼科的智慧,積極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近視防控方案,共同推動全世界這一近視防控難題。
視野
亞太論道近視防控綜合治理
周行濤教授表示,近視防控任務并非階段性,必須注重兒童青少年整個發育期的長期有效的管理,而這種管理模式需要醫院、學校及家庭共同參與,協作做好早發現、早預防、早干預的近視防控和診治工作。
大會上,來自亞太近視眼領域學者Dr Ian Morgan、何明光教授、彭智培教授、Dr Jost Jonas、褚仁遠教授、瞿小妹教授等各自從近視流行病學調查、機制、并發癥處理、光學(OK鏡)到藥物(阿托品)的防治及其綜合治療等全面展開深度探討,充分說明了目前近視研究的多元化及綜合性。
前沿探索
ICL不切削角膜也能治近視
作為屈光矯正領域的熱門趨勢,眼內鏡ICL技術能夠在不切削角膜的前提下幫助患者擺脫近視困擾,重獲優異的視覺質量,目前已經受到越來越多近視患者的關注。
林順潮教授表示,眼內鏡ICL是高度近視患者,可以同時矯正近視和散光,幫助那些原本沒有辦法接受手術的患者或是圓錐角膜矯正視力很差的患者恢復視力。
圓錐角膜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為角膜變薄變形、不規則,好發于年輕人,也有部分見于以前做過角膜激光手術的患者。患者的角膜隨時間推移越變越薄、越來越變形,后期視力會急劇下降,甚至出現角膜破裂而導致失明。過去,圓錐角膜患者一直在角膜近視激光矯正手術的“黑名單”上,因為不僅不能獲得好的效果,而且還會加速發展甚至惡化。
不過現在這一技術難題已經得到突破,林順潮教授介紹,本次會議,學者將帶來角膜膠原交聯術的創新嘗試研究,為解決這一困境提供新思路。
趣味比拼
為全飛秒SMILE手術“挑刺”
全飛秒SIMLE手術是微創近視治療手術,手術的切口只有2-4mm,相當于其他近視激光手術切口的十分之一。整個手術以“光”代“刀”,由于不涉及角膜瓣的制作,避免了角膜瓣相關并發癥的風險,也解決了術后患者遭受眼部意外撞擊角膜瓣損傷的問題,特別適合運動愛好者及軍警等特殊職業群體,而且術后患者視力恢復較快、干眼癥狀減少。
會議的一大高潮,是由與周行濤教授率領的“銀河戰隊”,和白繼教授率領的“飛天戰隊”展開唇槍舌劍,共同論道SMILE手術特點和常見問題,手術顯微操作技巧、圍手術期管理、中心對位、術前術后評估以及并發癥預防和處理等,對全飛秒手術進行全面的梳理和總結,為SMILE手術醫師提供了更多的寶貴經驗。
大會還發布了SMILE “6+6”質量控制主題,即通過6分鐘手術、達到6小時術后恢復有效視力。而實現“6+6”必須具備完善的術前評估、嚴格的指征把握、積極的患者溝通、詳細的術前宣教、規范的手術流程以及高效的術后隨訪。
除此之外,本次大會還創新性地舉辦了APMS電影節,震撼發布10支大片,囊括了ICL、全飛秒近視矯正手術中操作解讀及近視防控科普宣教,多方位打造了一場近視防控的學術視聽盛宴。
防重于治
強強聯合,共建近視防控新思路
近年來,由于國家在基礎研究領域的重視,我國學者在近視眼研究領域也不斷取得可喜的成績和進展。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是全國一所集醫療、教育、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眼耳鼻喉科專科醫院。此次首屆亞太近視眼學會學術會議選擇在此舉辦,林順潮教授表示,這反映了該院在近視領域的地位,也反映了學術界對該院多年來在近視臨床、科研等工作的認可。
而希瑪眼科作為港資眼科專科醫院,先后在深圳、北京、上海、惠州、昆明皆設有醫療機構,此次作為具有水平代表的眼科醫院,聯合承辦首屆亞太近視眼學會學術大會,不但積極提供內地與香港醫療融合共建的成功案例,更大量引進經驗,為近視防控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