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 2022,香港回歸25周年!
跨越回歸25年,感恩沿途有您!
中國經歷百年滄桑,如今巨龍蘇醒,和平崛起,充滿機遇,也面對不少挑戰。香港回歸祖國四分之一個世紀,由亂及治,現正蓄勢待發,趕上國家復興之路。在此重要時刻,我亦回顧了自己過去25年走過的日子,感恩沿途遇上的伯樂、良師益友。
1997年,健康快車 (Lifeline Express),伴隨香港回歸祖國誕生
健康快車- 中國列流動的、專門從事慈善眼科的火車醫院,由方黃吉雯女士發起和成立,在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那年誕生,是港人贈送給內地同胞的禮物。經特別設計建造,借鑒了印度「火車醫院 」的形式,專門用于做白內障手術。因為這種手術不需要麻醉、輸血;也不需要很多術后治理,方便操作。
方黃吉雯女士是健康快車創始人,2020年獲亞太眼科學會領發「杰出防盲服務獎」,實至名歸!
我是「健康快車」創會委員暨醫療顧問,負責其初10余年的醫療及培訓工作。
1998年,由董建華先生委任為健康快車「復明大使」。
2007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參觀健康快車顯微手術培訓中心。
1998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眼科 (DOVS)系主任,10年內把香港中文大學眼科打造成,名列前茅的眼科中心之一
我1998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用了10年的時間,把香港中文大學眼科打造成名列前茅的眼科中心之一。
在任香港中文大學期間,我除了致力發展中大眼科的臨床和培訓工作外,亦同時非常重視科學研究。以往中大眼科每年在醫學期刊發表的文章不到10篇,在我大力推動下,躍升至每年超過100篇。當中更有不少研究是的。我在白內障和屈光手術領域所發表的文章,更被評選為2000-2004年世界排名第六。
我帶領香港中文大學眼科積極參與事務,成功爭取把多個亞太眼科學會總部落戶香港,而中大眼科更成為了亞太眼科學會、亞太視網膜黃斑學會、亞太青光眼學會、亞太斜視與小兒眼科學會、亞太眼基因協會及亞太眼腫瘤病理學會六大眼科協會的總部。隨著中大眼科聲譽的提升,香港成為了眼科舞臺上的重要成員,并在亞太地區扮演著領軍角色。
我在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發掘和培訓人才。多年來,我培訓了不少學生、住院醫生、專科醫生和其他人才,服務社會,薪火相傳。在任中大眼科時,我設立了中國訪問學人培訓計劃 (Visiting Scholar Program),培訓多名內地來港學習的眼科醫生。不少當年來香港受訓過的內地醫生,今天已經成為內地眼科教授和領軍人物。在香港,亦有7位我培訓出來的眼科醫生或教授先后獲選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1999年,成立光明行動護眼基金 (Action for Vision),服務香港社群
光明行動護眼基金是亮睛工程的前分支,1999年由我發起成立,主要服務對象為香港學童和大眾市民。
光明行動致力推行公眾教育、多次在香港舉辦小區驗眼服務、推出流動驗眼巴士 (Bus Vision) 、學童護眼活動等。
2005年,聯同「杰出青年協會」舉辦了「全港學童護眼大行動」(Vision Possible),教育市民大眾護眼從小做起的重要性。
2002年,成立汕頭眼科中心(JSIEC) ,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及扶貧工作
作為中國人,我一直希望為中國的現代化發展作出貢獻。香港的醫療服務、培訓和研究都已達到水平,力有所及,我希望可以幫助不單是香港更是內地更多有需要的人。國內失明情況非常嚴重,單是因白內障而失明的人,當時已超過600萬。
1998年,李嘉誠先生邀請我出席飯局,當時我是香港中文大學眼科的系主任。李嘉誠先生感嘆,失明是世上痛苦的事,他希望為國內的失明人士做點事,問我有何建議。我的構思很簡單,就是建立高水平的眼科中心,集服務、培訓、研究于一身,然后建立多個成本較低的衛星點,集中施行大量扶貧的手術。他很認可這提議,引述李嘉誠先生的話:「用關愛的心,點亮生命的光」,由此促成了中文大學與汕頭大學合作。在2002年正式成立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眼科中心 (JSIEC) ,由我擔任院長10年。我當時還有另一個目標,就是把JSIEC打造成扶貧及培訓基地,「教授當地醫生做白內障手術,收取成本價,留下帶不走的醫療團隊」,讓它延續下去,發揚光大。其后JSIEC成為了亮睛工程和健康快車的手術培訓基地。
成立至今20年,今年6月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剛公布,JSIEC成為廣東省衛健委直屬的眼科醫院,正式獲批為三級甲等專科醫院。這標志著JSIEC正式邁入「三甲元年」,翻開了醫院高質量的新篇章!
2004年,以JSIEC為基地,開展亮睛工程先導計劃「關心是潮流」,先后建立了6個「扶持點」,成功幫助潮汕地區白內障手術率從非常低提升至國內前列。
在院長彭智培教授(中)和常務副院長張銘志教授(左三)的帶領下,JSIEC 2022年6月正式成為三級甲等專科醫院。
2005年,通過亞太眼科學會平臺,引進來、走出去,協助我國眼科與接軌
我曾在多個及亞太眼科組織擔任核心職務,2005年起我出任亞太眼科學會(APAO)秘書長共8年,其后更于2015獲選為首位中國人會長。我一直致力推動亞太區整體眼科發展,通過每年舉辦眼科大會、創辦《亞太眼科雜志》以及建立網上教育平臺,積極鼓勵及協助中國眼科界的參與,使之能早日與接軌。
「引進來」- 2005年,中國成功加入亞太眼科醫學院,并于2010年在北京舉辦了歷年成功的亞太眼科學術年會。與會人數逾11000人,來自100多個不同國家,邀請了超過800位世界的眼科擔任講者。此外,2008年在香港舉行的世界眼科大會,參會的內地眼科醫生超過3000人。
「走出去」- 我致力協助國內有實力的教授踏上眼科的舞臺,希望國內眼科水平盡早與接軌。多位內地眼科已成為各個亞太眼科組織的現任或前任會長,包括亞太眼科學會、亞太視網膜黃斑學會、亞太眼腫瘤眼病理學會、亞太眼整形外科學會等。
2010年在北京舉行的第25屆亞太眼科學術年會。
2015年在廣州舉行的第30屆亞太眼科學術年會。
2006年,發起成立亮睛工程 (Project Vision) ,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扶貧復明工程
亮睛工程的理念是:「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2006年,由我發起,在社會各界熱心人士支持下,亮睛工程正式成立。我們的模式是與基層醫院合作,通過捐贈儀器, 建立「扶貧眼科中心」(亮睛點) ,通過培訓基層醫生做白內障手術,建立帶不走的醫療團隊,令眼科服務可持續發展,成本價治病,貧困患者免費,組織小區篩查隊,找出貧困及偏遠的患者,提供白內障手術。至今,亮睛工程已在全國十省成立了31個亮睛扶貧眼科中心,完成超過 200,000 例白內障手術,同時亦培訓了超過 150 名白內障手術醫生。
得到「言愛基金」贊助和海南省政府聯合推動,亮睛工程2009年在海南開展「無白內障盲省」項目,一年半內完成了3萬例免費白內障手術。
近年來除了亮睛點外,亮睛工程還開展了多個項目,例如:兒童斜視眼、小兒白內障、深港貧困長者白內障、馬凡綜合癥救助等。
2009年,通過人大平臺,成功向國家爭取,「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
2008年我首次出任全國人大代表,2009年兩會期間,港區人大及政協代表與衛生部領導于午膳時會晤。我當時把握機會,介紹「亮睛工程」的理念和運作模式,提出通過「手術下鄉」,為國內少100萬貧困白內障失明患者提供免費手術。
衛生部領導實時作出積極和正面的響應,認為此計劃很有意義及可行性高,值得大力支持。同年7月,國家便推出了于三年內進行100萬例手術的「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在縣級醫院替白內障患者施行免費手術,同時培訓那里的眼科醫生,使服務可以在當地持續發展。
一眨眼我已擔任了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出席了15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交了75份建議。未來在一些需要中央協調解決,特別是關于香港抗疫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等問題,我會繼續積極反映社情民意,進言議政,讓百姓的聲音得到國家的響應。
2008年,北京奧運 + 世界眼科大會(World Ophthalmology Congress, WOC)
2008年夏季,北京奧運前夕及奧運期間,香港有兩件盛事,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我至今記憶猶新,每次回憶心情依然激動。
一是2008年8月9日至8月21日,香港協辦北京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項目。當年5月2日,北京奧運會香港區火炬接力活動在香港舉行,我有幸成為119名火炬手之一,在沙田路段參與該次火炬接力。我至今還珍藏著當時的照片,現在回想起來,仍相當之自豪。
二是2008年6月27日至7月2日,被譽為眼科界的奧林匹克全世界歷史悠久的醫學專業大型會議 — 「世界眼科大會」在香港舉行。來自122個國家,超過13000人與會,包括3000名來自內地的眼科同道。這是上規格、規模的全球眼科盛會,我是這次大會的主席和籌辦委員會主席,2002年領軍前往澳洲成功申辦此次年會,促成這個盛會首次在中國舉行,對香港和內地的眼科發展非常重要。通過這次大會,世界眼科界有機會更深入和更立體地認識香港和內地的眼科工作。這樣的交流,對香港和中國的眼科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我能夠參與其中,講好香港甚至中國的故事,感到非常榮幸!
2012年,成立高質素私營眼科機構 「希瑪眼科」
2013年進入灣區,2018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我全力響應及支持國家推行公私營雙軌并重的醫改政策。優質私營醫療服務可為有經濟能力的病人提供選擇,緩解公營服務超載的情況,同時使一分一毫的補貼都能用于真正有需要的人。我是融入灣區的先行者。2013年,我在深圳成立了香港在灣區的港資醫院,被視為兩地醫療融合的成功例子。多次獲得衛健委病人滿意度,也多次被內地傳媒評為口碑榜。至今在內地已開設了10家眼科醫院,覆蓋北上廣深等地。近我們的「希瑪珠海眼科醫院」更成為首批「港澳藥械通」試點醫院之一。目前,希瑪眼科在香港正進行一系列牙科及其他專科的收購和整合,務求打造成為香港專科醫療服務的優質企業,日后亦將采用希瑪眼科的模式,融入內地發展。
參與灣區發展多年,我見證了內地的迅猛發展和騰飛!在我們深圳醫院開業初期,對面只是一片工地,如今大型購物商場和高樓大廈林立,已建設成為一個發展成熟的商業片區。希望通過我成功的例子,鼓勵更多香港專業人士和青年人進入灣區,發揮好香港的角色。
2013年,深圳希瑪眼科醫院開業,時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和深圳市長許勤主親臨主持醫院開幕儀式。
2018希瑪眼科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十大熱門 IPO之一,認購超過1500倍。(股票代碼:3309.HK)
2021年,由我創辦的《亞太眼科雜志》APJO,九載耕耘入選成為 SCI核心期刊,世界眼科雜志中排名16
2012年,我創辦《亞太眼科雜志》并擔任創刊總編輯,是亞太眼科學會 (APAO) 和亞太眼科科學院 (AAPPO) 的官方刊物,是完全免費的電子期刊。2021年,APJO正式成為SCI的一份子 。2020年一共有62本SCI的眼科醫學雜志,APJO排行29。
2021年,APJO大躍進,排名從29升至16,其躍進是所有眼科雜志之。眾所周知,對于學術期刊來說,難度甚大。而APJO用了9年時間便有此成績,實在難能可貴!我們的目標是致力在三年內成為十大眼科醫療期刊之一。
2022年,加入香港立法會,全心全意為市民、為社會服務
2022年1月,我懷著既興奮又忐忑的心情進入立法會,致力聆聽議會內外的聲音,為社會各界關注的事情出謀獻策。我時刻提醒自己要把市民的要求放在心上,為他們提出建議,希望得到有關當局的認可和支持,從而讓問題解決,令社會有所進步。希望通過改善市民的生活,以增加他們的滿足感和獲得感。
就任幾個月來,我就抗擊疫情、粵港澳大灣區等重要議題提出建議,不少建議已得到特區政府積極響應。抗疫是當前香港的頭等大事,亦是本人著墨甚深的工作,我通過全國人大、立法會以及媒體平臺,就清零政策、全民檢測、加強中西醫結合治療、提升疫苗接種率、口罩令修訂、優化隔離政策等方面提出專業意見及可行方案。同時亦制作了抗疫科普視頻在不同平臺分享。
在我能力所及范圍內,以實際行動幫助市民抗擊疫情,例如制作抗疫科普視頻,其中「簡易方法自制高效能口罩」YouTube 觀看次數逾33萬人次。
勇立潮頭 譜寫新篇
在香港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的大日子,在祖國的護蔭下,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我們要把握《十四五規劃》的機遇,認清和發揮香港的角色和功能,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循環的「促成者」。我希望香港善用跟內地和市場緊密連通的優勢,把握大灣區發展 和「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龐大機遇,為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作出貢獻。
我期盼未來在不同的崗位上繼續建設香港,報效祖國,勇立潮頭,譜寫新篇!
作者:林順潮